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多重因素叠加,人民币汇率创近半年新高  第1张

  5月26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日内双双升破7.17,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5月27日,人民币汇率有所回调,但目前仍旧围绕7.18水平波动。去年四季度,受到外部环境扰动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开启一波贬值过程。但进入一季度后,随着经济回暖向好,人民币汇率在震荡中逐步走强,不过在3月中下旬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于4月8日跌破7.4关口,随着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后,汇率又开启一波升势。

  首先,进入5月后的这一波人民币升值过程,主要与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外部环境压力有所缓解有关。在国内大循环尚需政策进一步疏通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仍旧是稳定经济增速的重要途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对于今年出口的不确定性担忧得到了一定缓释,提振了对今年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开始重新评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根据目前数据来看,1个月、3个月、半年和1年期USDCNH远期均突破7.16。

  其次,本轮美国政府掀起的贸易战,非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导致美国出现罕见的“股债汇”三杀的现象。在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多变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寻求与美元及相关资产脱钩,美元指数从今年以来便呈现出下行趋势,目前依旧低于100的关键水平。在过去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美元的避险功能往往被国际投资者所认可。然而时移世易,美元的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对于人民币汇率稳步回升,大有助益。

  同时,美联储对货币政策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根据CME美联储政策观察工具,5月27日市场对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降息概率的预测仅为4.6%,而不降息的概率高达95.4%。利率政策的谨慎加上受美国众议院通过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项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等影响,市场对未来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的悲观预期加剧,投资美债获取资本利得的空间缩窄,也对人民币升值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近期,随着国内降息降准的落地,加之国债筹集资金加速使用,资金划拨进程加速,财政政策发力提前,逆周期调节政策后期的发力显效,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再加上央行对于防范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基调没有发生改变,综合来看,4月以来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利空已经基本出清,未来或将迎来一段双向波动的态势。不过,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幅减轻,有助于释放外部均衡的压力,如果情况继续向好,不排除监管部门可能调节相关宏观审慎参数。不过人民币大幅升值也可能影响当前稳出口、稳外贸的导向,因此,确保人民币在略微宽幅的区间内震荡,是当前的可取之策。

  展望未来,美国关税政策、中国经济增长挑战以及美元和美债的情况,不确定性仍旧存在,还不可掉以轻心。外部压力的减轻,能够使中国腾出更多经历进行逆周期调节,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就股市的情况来看,股市的价格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汇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需要小心稳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