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复苏动能切换、利率市场化深化的大背景下,区域金融机构的韧性面临全新考验。然而,近日齐鲁银行(股票代码:601665)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却以一份“规模稳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效持续提升”的答卷,展现出区域标杆银行的经营智慧。

  营收、归母净利润均连续多年稳定攀升 获多家权威证券机构“增持”评级

  公开信息显示,齐鲁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设立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的城商行。该行战略布局根植济南、立足山东、辐射津冀豫,拥有16家分行和12家村镇银行,以及230余家营业网点,服务客户700余万。28年来,齐鲁银行秉承“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主要业务指标增速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居前。

  2024年末,齐鲁银行资产总额达 6,895.3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4.01%。同时,该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124.96 亿元,同比增长 4.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49.86 亿元,同比增长17.77%;基本每股收益 0.97元,同比增长11.49%,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对于齐鲁银行所交出的“2024年运营答卷”,资本市场给出了积极点评。近日,包含招商证券、国盛证券、信达证券、中泰证券等在内的多家知名证券机构,纷纷对齐鲁银行给出“强烈推荐”、“买入”、“增持”积极评级。其中,国盛证券认为该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且2025年一季度不良生成率进一步下降,全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对其维持“买入”评级。

  招商证券分析师则表示,齐鲁银行近几年得益于多重政策利好,且县域普惠战略逐步深化,规模扩张保持高速,拨备安全垫夯实,业绩增速位于同业前列。另外,该行发行的 80 亿元可转债已进入转股期,未来资本有望进一步夯实,为业务拓展提供支撑,成长性较强,建议积极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据东财choice数据显示,近九年来,齐鲁银行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不断突破自身纪录,这种连年稳健增长在我国上市行中较为少见:

齐鲁银行2024年报亮眼: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科技赋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第1张

 

  2015年至2024年,齐鲁银行营业总收入由42.32亿元增至124.96亿元,增幅近200%;

齐鲁银行2024年报亮眼: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科技赋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第2张

 

  2015年至2024年,齐鲁银行归母净利润则由11.87亿元增至49.86亿元,增幅更是超320%,且近三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增幅约18%。

  二级市场同样用真金白银的"投票",印证了投资者对齐鲁银行价值内核的深度认可――2024年1月2日至2025年4月25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63%,从3.86元/股攀升至6.30元/股,显著跑赢大盘。期间交投活跃度持续领先同业,外资持仓结构持续优化,机构调研维持较高频率……这一组组数据揭示的不仅是短期股价动能,更是市场对齐鲁银行战略定力、盈利质量与成长确定性的三重背书。

  在规模增长、结构优化与风险防控间实现高质量平衡

  回望2024年经营,总体来看,齐鲁银行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存款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亦得到进一步夯实。同时,公司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科创、绿色、普惠贷款增速分别达到 46.64%、38.93%、13.97%,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为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样本。

  截至2024年末,齐鲁银行存款总额为4,395.4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0.42%。存款总额占负债总额比例 68.55%,处于稳健水平;流动性覆盖率 277.90%,净稳定资金比例140.68%,均大幅高于监管要求;付息负债成本率 2.06%,同比下降 12 个基点,其中存款成本率 1.99%,同比下降 12 个基点。

  贷款方面,截止年末达到了 3,371.4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2.31%,其中,公司存款达 2,187.29 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 154.72 亿元,增幅 7.61%;个人存款 2,208.12 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 259.92 亿元,增幅 13.34%,同样保持较高增速。实际上,齐鲁银行存款的显著增长,不仅在山东省内城商行中较为亮眼,在全国城商行中同样位居第一梯队。

  在经营效益方面,齐鲁银行通过深耕客群经营,多渠道拓宽盈利来源,保持了稳健表现。2024年财报显示,在约125亿元的营收中,利息净收入 90.31 亿元,同比增长1.73%;非息收入34.65亿元,同比增长12.7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 10.12%,较上年提升 0.76 个百分点,收入渠道的拓宽对整体营收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此外,齐鲁银行去年资产质量也稳中向好。由于该行树牢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坚持稳健审慎经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主要资产质量指标连续六年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末,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 1.19%,较上年末下降 0.07 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 1.07%,较上年末下降 0.31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322.38%,较上年末提高 18.80个百分点;拨贷比 3.83%,与上年持平。

  另外,在成本端,齐鲁银行还坚持 “勤俭办事业” 原则,通过大力推行集中采购和绿色节能运营,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成本收入比27.41%,处于较低水平。

  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称,从齐鲁银行2024年经营数据来看,其业绩表现不仅跑赢区域性银行平均水平,更在规模增长、结构优化与风险防控之间实现了高质量平衡,展现出较强的战略执行力和差异化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挤压息差、经济复苏动能分化的背景下,齐鲁银行以“存款增速领跑全国城商行”的姿态,打破了市场对区域性银行负债端承压的担忧。展望其后续发展,随着自身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齐鲁银行有望解锁出更为广阔的业绩增长空间。

  数字化底座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席卷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可以说,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工具的迭代,更是对传统金融逻辑的重构。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银行得以突破物理网点限制,实现服务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为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趋势,齐鲁银行把数字赋能作为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键支撑。2024年,该行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大局,主动拥抱金融科技,以“项目深化年”为牵引,聚焦客户经营、管理效能、科技赋能等领域,着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全面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

  在客户经营方面,针对零售客户,齐鲁银行筛选7 大重点客群,匹配“一客一策略,一群一打法”差异化经营方式,提升客户触达和服务能力,上线企业微信平台。而对于公司客户,齐鲁银行则选择探索产业专精能力构建路径,开发行业分析模型,精选 22 个优势产业重点营销,建立县域特色产业线上模型,打造贸易融资线上化产品。

  数据显示,2024年,齐鲁银行在零售客户板块共搭建 47个外呼场景,试点客群代发留存率 21.4%、人均资产提升 46%。同时,该行公司客户线上交易占比达 30%,数字转型成效显著。

  在效能提升方面,齐鲁银行则扎实推进报表数据自动化采集,不断优化智能报告平台,实现公司、普惠业务重点环节手工报告线上化、自动化,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体验不断提升。此外,公司还依托大数据技术持续丰富风控模型,不断优化迭代风控规则,提升数字化、智能化风控的精准性。

  通过建设外部数据全景视图,该行2024年共接入 24 类、百余种外部数据,同时搭建智慧经营分析平台,完成了7,000 余项指标开发设计。另外,齐鲁银行年内还投产了30 个 RPA 机器人,在运行数量达到 86个,全年节省人工操作 3.3 万工时。

  在科技赋能方面,齐鲁银行的科技内生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通过制定企业业务架构蓝图和应用架构蓝图,构建科技项目三级立项评审机制,公司标签平台、统一服务平台等多个重要平台投入使用。数据显示,齐鲁银行以湖仓一体为核心的数据中台体系逐渐成型,累计完成 6,000 余张报表接入、300 余个模型开发,积极赋能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反欺诈场景、业务运营、客户服务以及运营管理等环节,有效夯实自身数字化底座。

  据了解,齐鲁银行已将数据治理提升到全行战略层级。通过加强数据创新与管理,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入表,齐鲁银行进一步完善了数据治理体系,其数据中心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大数据局评为“山东省省级新型数据中心(5A 级)”。

  结语:

  齐鲁银行的2024年报,不仅是一份业绩清单,更揭示了区域性银行的生存之道――竞争力的根本,是能否将地域禀赋转化为差异化的服务能力,将科技投入转化为可持续的效能革命。更难得的是,该行在资产规模突破6,895亿元的同时,将成本收入比控制在27.41%的行业低位,展现出“既要规模,又要效益”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通过长期的深入实践,齐鲁银行或许已在不经意间回应了投资者对高质量城商行的期待:真正的护城河,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在区域经济脉动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锚点。这种对金融本质的回归――做区域经济最懂行的伙伴、最敏捷的响应者、最坚定的价值共创者,或许正是其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